水利工程学科简介
水利工程学科是国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支柱性学科,在深入研究自然界中水的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基础上,面向行业发展,通过实施各种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在水利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进行理论与技术创新,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障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我校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包含两个学位授予点:水利工程学术学位授权点和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一、水利工程学术学位授予点
水利工程学术学位授予点共包含三个研究方向,分别是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方向、水工结构工程方向、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方向。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于2003年获批,水工结构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于2011年获批,水力学和河流动力学二级学科硕士点于2018年获批。
(一)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崇德尚学,爱国敬业,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语和计算机基础,系统掌握水利工程方面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具备科学思维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水利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工程管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就业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方向
主要开展渔港的规划与设计、渔港经济区建设研究、渔业设施水动力特性分析与结构优化、海岸带修复与防护整治等方面研究。
2.水工结构工程方向
主要开展渔业工程水工结构物(大型管桩结构、坐底式深水网箱、人工鱼礁等)水动力特性分析及结构优化设计,水工结构健康监测与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
3.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方向
主要研究水流的运动规律、水流与河床及水工建筑物的相互作用,渠化工程、水土保持与水库防洪调控、智慧水利等方面研究。
二、土木水利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水利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于2011年获批,2012年开始招生,2020年改为土木水利专业硕士授权点,目前共有8个研究方向。
(一)培养目标
该学位授权点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外语和计算机基础,系统掌握土木水利方面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具备科学思维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土木水利行业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该方向包括海洋环境要素对建筑物的作用,海洋环境要素的数值模拟与试验,港口规划,海洋流体动力学,海洋环境水力学,海洋风浪流能源利用,海岸变形和防护,海洋结构物的动力分析,海岸和近海工程新结构与优化研究,生态型海岸动力响应机制与修复整治等。
2.水工结构工程及水利水电工程
该方向包括水工结构静动力数值分析、模型实验,岩土工程结构稳定与变形计算方法与模型实验,地下结构、近海工程结构、海洋工程结构的分析理论、计算方法与模型实验等。
3.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该方向包括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洪减灾决策支持系统,雨洪资源利用与管理,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工建筑物的泄洪消能、流固耦合以及河道整治等。
4.结构、岩土、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该方向包括工程结构可靠度理论及其应用、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结构防灾减灾理论与实验技术、结构动态性能识别与健康监测、工程结构灾变机理与安全评价、岩土力学基本理论与数值分析、岩土体稳定性评价与加固技术等。
5.桥梁与隧道、市政工程
该方向包括现代桥梁设计与计算理论、桥梁结构全寿命设计方法、桥梁与隧道工程施工监测和安全控制、桥梁结构抗震与抗风、桥梁与隧道工程检测和健康监测、桥梁与隧道工程安全评价和加固、道路工程试验检测技术、道路工程设计原理与方法、路面预防性养护新技术等。
6.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该方向包括暖通空调智能控制技术,智慧建筑信息技术,智慧供热技术,清洁能源系统与装备等。
7.工程管理及BIM工程应用
该方向包括现代建筑生产管理,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城镇综合防灾减灾管理及风险评估,工程项目治理等。
该方向包括给水处理与安全保障、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城市水系统规划与优化、建筑给排水和消防技术优化、城市与工业节水、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与资源化。